山林自有幽閒趣

2009/8/10

旧时物、旧时情 - 银行篇

物主虽对这座位于小坡的旧华厦,还有些模糊印象,但却记不起是怎么得到这个以旧华侨银行大厦为模型的扑满,只记得从小就见它摆在屋里的某个角落。

成年后的很多很多年后,知道了先贤李光前先生和华侨银行的渊源,就更珍惜这个纪念品。





扑满正面有“华侨银行有限公司”、“华厦”、“OCBC”、“CHINA BUILDING”等字眼。扑满背面除列出至1962年12月截止的注册资本、已缴资本等等外,还列出总行及各分行所在之城市,计有上海、厦门、九龙、马六甲、芙蓉、太平、泗水、占碑、古晋等等等。

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是鼓励全民储蓄的年代。银行为配合这一政策,推出了鼓励小朋友开设储蓄户头的纪念品。


图中这小人偶是当年崇侨银行推出的其中一款塑胶扑满 (也有瓷质的)。他手上捧着的小猪有写着“CHUNG KHIAW BANK LTD” 和“崇侨银行有限公司”两款,小猪背上有个投放硬币的小洞。扑满储满后,要怎么把钱拿出来呢?那就要把人偶的头扭下来,把硬币倒出来后再装回去,又可重新投币了。


崇侨银行也推出一些动物摆设品,每次存入五十元就可获赠一个。同样的动物造型也有大点的,像后面那个大猩猩,就不单是摆设品,还是个扑满,这是在开儿童储蓄户口时附送的。



此外,崇侨银行也出版了一本配合以上赠品的故事书,内容是宣扬把钱存入银行的好处。



上面这页很能引起我的共鸣。小时候放假到外婆店里小住时,偶尔会跟着大人去附近的崇侨银行办事。由于是街坊,长辈们和银行里的职员大都很熟,处理事情的整个过程带着老朋友般的亲切感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银行里的女职员都身穿旗袍。随着岁月的流失,每次脑海里浮现这模糊画面时,总以为当时身穿旗袍的女职员都是四、五十岁的妇女;一次和长辈们话当年,才知道她们当时其实都只是二、三十岁的年轻女性。

小学时候,有关人员到学校为每个学生开设邮政储蓄银行的储蓄户头。依稀记得那时并不是直接把钱存进户口,而是先买邮票,把邮票卡贴满后,才把钱存入户头的。当时还小,不懂也没兴趣去弄懂这背后的运作逻辑;不过,要储蓄以备隔夜粮的观念却是从小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下养成了。


当年的邮政储蓄银行存折


同一本存折内的四种语文说明。现在也许会被视为不符合经济效益。



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很多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。八十年代有一位男同事给我讲了一些理财之道。他认为我们应该尽量利用赊账优势(如用信用卡付账等等),可欠的就先欠着,手上的现金则拿去投资(如买卖股票等)。他说投资的利润一般大过欠款应付的利息,算到来还是净赚。这对当时还无能力拥有信用卡的我来说,是一个理财认知上的冲击;虽然直觉上觉得有点不对,却又说不上来那里不对。

到九十年代,是鼓励全民拥股的时代,接着又是鼓励提升住屋的时代。那几年,大部分的人不是忙着买卖股票,就是忙着买卖住房提升套现 (大选时,住屋提升可是个重要课题)。我们都有了一个新的概念:把钱存在银行是落伍的理财方式了,因为银行给的利息永远追不上通货膨胀率。

再后来,银行业经过“大风吹”后,崇侨银行消失无踪,“人民的银行”也成为只能回味的往事了。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5 条评论:

匿名 说...

本人对文章里提到的崇侨银行的大猩猩扑满感兴趣,不知作者是否有意出让,价钱可商。我的联络号码:63882593 (黄先生)

Unknown 说...

Zhong Li Xun 先生 - 我对您的大猩猩很有兴趣。我想以高价购买。请您和我联络,谢谢。 陈志信 98398553

众里寻(陶知跞) 说...

陈先生您好!谢谢驻足。很抱歉我暂无意出售大猩猩扑满,请谅。

苏杭 说...

众里寻先生,

您好!我是苏杭。可否告知那本崇侨的故事书的出版日期?谢谢。

众里寻(陶知跞) 说...

苏杭先生,

您好!抱歉,此书并无任何出版资料。其封面和封底是一样的(见上),内页都是故事情节。

于此部落格中搜寻
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

free counters